南平樟湖村民七夕共度“蛇王节” 表演者将蛇穿鼻腔

  七夕本是谈情说爱的好时节,而在这一天,福建省南平市樟湖镇的村民们与蟒蛇为伍,共同庆祝一年一度的“蛇王节”。昨日天刚蒙蒙亮,村民们陆续来到位于樟湖镇南的蛇王庙,不到七点,这里就人山人海,锣鼓喧天。

  今年的蛇王节迎来了“蛇圣”——最大的蟒蛇,以及40余条大小各异的蛇,包括未拔毒牙的眼镜蛇。祭祀仪式开始后,“蛇圣”被抬上了轿子,由四个人推行。另外两条3米长的蟒蛇,分别缠绕在4名小伙的脖子上。没满十岁的孩子也不示弱,他们脖缠1米多长的小蛇,闲庭信步地走在队伍中。

  在撕裂耳膜的几声鸟铳后,游街仪式正式开始。镌刻着“水陆平安”和“闽越遗风”的大匾打头阵,三座威严的“连公”神像紧随其后,接着还有“蛇圣”所在的赛蛇队伍。行进中,不时有路边群众要求缠蛇拍照,耍蛇的孩子也会主动把蛇头伸向路人,引来阵阵围观和尖叫。整齐的兵器阵和腰鼓队跟在队伍的后面。浩浩荡荡的长蛇阵游走在樟湖镇的小道上,时行时歇。街道两旁,各家各户都在门口设上香案,等待与队伍中的长者换香,并向人群投掷鞭炮,以此祈求蛇神庇护。

  “蛇王节”自古有之。传说,蛇神本姓连,当地尊称其为连公。连公生于樟湖,得道于古田县,荫庇一方。某年樟湖地区霍乱流行,很多村民病死,幸存者前去祈求蛇王。次日一条大蟒蛇出现于樟湖上空,口吐焰火,驱除了瘟疫。乡民得救,后立庙奉为菩萨。从此香火不断,并于每年农历7月7日举行蛇王节,以纪念连公。

  福建古称“闽”,而在甲骨文、金文的“闽”字中,“虫”这个字便是蛇的象形,古代生活在福建地区的部落与蛇有着不解之缘,秦汉时期闽中各地的先人们就开始信奉蛇神。樟湖镇完整地将崇蛇习俗保留至今,实为不易。2005年,樟湖崇蛇被列入第一批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龙志 谢渊泉 文/图)


本文由:意昂体育注册登录提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小编,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liwuer.com/mudedi/30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you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