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溪修竹隐古寺
文彦博《游潜溪》:“修竹荫清溪,潺湲阙塞西。”宋庠《潜溪晚归》:“诘曲山阿冒石梯,听泉寻竹到招提。”这是宋人写洛阳龙门潜溪和潜溪寺的名句。潜溪是由多眼泉水形成的著名山溪,唐代建有潜溪园,北宋建有潜溪寺。明末重建潜溪寺,又名圣佛寺、皇觉寺等,今主殿仍存,位置在今洛龙区龙门石窟街道郭寨社区西北的龙门西山南麓。
文彦博《游潜溪》:“修竹荫清溪,潺湲阙塞西。”宋庠《潜溪晚归》:“诘曲山阿冒石梯,听泉寻竹到招提。”这是宋人写洛阳龙门潜溪和潜溪寺的名句。潜溪是由多眼泉水形成的著名山溪,唐代建有潜溪园,北宋建有潜溪寺。明末重建潜溪寺,又名圣佛寺、皇觉寺等,今主殿仍存,位置在今洛龙区龙门石窟街道郭寨社区西北的龙门西山南麓。
文彦博《游潜溪》:“修竹荫清溪,潺湲阙塞西。”宋庠《潜溪晚归》:“诘曲山阿冒石梯,听泉寻竹到招提。”这是宋人写洛阳龙门潜溪和潜溪寺的名句。潜溪是由多眼泉水形成的著名山溪,唐代建有潜溪园,北宋建有潜溪寺。明末重建潜溪寺,又名圣佛寺、皇觉寺等,今主殿仍存,位置在今洛龙区龙门石窟街道郭寨社区西北的龙门西山南麓。
“潜溪”之名,初见于《唐潜溪记》,作于唐懿宗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宋代赵明诚《金石录》卷三十说:“《唐潜溪记》,杜宣猷撰。潜溪者,在洛阳龙门山侧,地有溪谷之胜。旧为宰相李藩别墅,宣猷购得之加葺治焉。《唐史宦者传》:‘宣猷为福建按察使,中官多闽人,宣猷每岁时遣吏上冢,当时号为敕使墓户,因此除宣城。’夫疏泉石、种树、蓺草,穷登览游观之胜,此山林独往之士、遗世弃俗者之所乐也。如宣猷者,区区以谄谀附会、盗窃显荣,而欲擅山林独往之乐,是可笑也。”
《金石录》的作者赵明诚,是女词人李清照之夫、《洛阳名园记》作者李格非的门婿,曾长期居住在洛阳。赵明诚、李清照以收集金石字画为乐事。经过多年的亲访广集,在李清照帮助下,赵明诚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成为著名的金石学家。金石学的“金”,主要是指青铜器及其铭文,“石”是指石刻而且主要是指石刻文字。《金石录》收录了洛阳的大量金石资料,其中就包括《唐潜溪记》。
李藩,字叔翰,祖籍赵郡。其曾祖父李至远在武周时期任天官侍郎,举家迁洛阳,其祖父、父亲皆为官。少年时的李藩恬静淡泊,文雅好学。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李藩的父亲李承去世,留给李藩丰厚家产,他在潜溪建别墅,名为潜溪园。
唐德宗贞元五年(公元789年),杜亚任东都留守,辟李藩为从事。唐宪宗时,李藩被拜为门下侍郎,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大唐宰相。李藩知无不言,宪宗很器重他。其在任上多有建树,被称为一代名相。
关于潜溪园的第二代主人杜宣猷,《金石录》引《唐史宦者传》言:“宣猷为福建按察使,中官多闽人,宣猷每岁时遣吏上冢,当时号为敕使墓户,因此除宣城。”意思是,宦官来自福建的比其他地方要多。福建观察使杜宣猷每年寒食节都派人去祭扫这些宦官的祖坟,由此博得宦官的欢心。这些宦官说动唐懿宗,把杜宣猷调任富庶的宣歙道担任观察使,这显然是对杜宣猷的回报。当时人们讥讽杜宣猷为“敕使墓户”,意思是说他充当宦官的看墓人。
杜宣猷调任宣歙道观察使的时间是咸通六年(公元865年)正月,他于当年或次年买下潜溪园加以修葺,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写下了《唐潜溪记》,并书丹刻石。《金石录》中对他进行了讽刺。
北宋韩维《潜溪》序云:“寺有杜宣猷记,具述地主相投所来,始于李相藩。”诗云:“李公旧林壑,及此与几授。清泉流不竭,密竹老逾秀。我惭疏野人,来值溪花后。”作者自注云:“溪出绯牡丹。”
此文介绍了潜溪寺来历,是李藩、杜宣猷故园,寺中有杜宣猷记,即杜宣猷《唐潜溪记》,潜溪寺中出绯牡丹。
绯牡丹,就是潜溪绯。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说:“潜溪绯者,千叶绯花。出于潜溪寺,寺在龙门山后,本唐相李藩别墅。今寺中已无此花,而人家或有之。本是紫花,忽于藂(cóng)中特出绯者不过一二朵,明年移在他枝,洛人谓之转枝花,故其接头尤难得。”
潜溪园毁于唐末五代战乱中,宋朝初年,在此旧址建潜溪寺。今龙门石窟中,有一个洞窟名为潜溪寺。清末路朝霖《洛阳龙门志》说:“按今龙门山半,宾阳洞前之榜曰‘潜溪’,乃乾隆中庸妄子所题,非其原地也。”也就是说,这个洞窟和宋代的潜溪寺毫无关系。
潜溪寺是宋代龙门名寺,宋真宗曾来此游览,北宋诗文中多有记载。梅尧臣《潜溪》云:“寒溪随山回,修竹隐深寺。颇逢老僧谈,能忆先朝事。白栝圣君怜,绯花土人莳。不到三十秋,依稀犹可记。”自注云:“真宗尝驻跸白栝树下。花谱有潜溪绯一品。”
文彦博《游潜溪》云:“修竹荫清溪,潺湲阙塞西。石床平有藓,沙路润无泥。粉白松围古,蓝生草带齐。难留批敕字,救旱作云霓。”作者自注:“有古松皮绿而粉,生本草艾纳香,真庙爱之,驻跸良久。”
梅尧臣说的白栝树,就是文彦博说的古松树。这棵树很特别,其皮绿而粉,有艾纳香味。艾纳香,是一种香料,也是一种药用植物。宋真宗很喜欢这棵树,在树下停留了很久。
北宋时期,来潜溪寺游览的文人名士数不胜数,留下了大量诗文,“潜溪问茶”成为一道风景。宋庠《自宝应逾岭至潜溪临水煎茶》云:“关塞云西路,僧庐左右开。过岩逢石坐,寻水到源回。天籁吟松坞,云腴溢茗杯。宫城才十里,导骑莫相催。”
宋代的潜溪寺,毁于两宋之际的战火。明朝末年,在潜溪寺重建寺庙,名为圣佛寺。清初,因为北宋时潜溪寺曾为皇家寺庙,又改称为皇觉寺。今皇觉寺的一眼泉水,就是唐宋文献记载的潜溪之一泉,水质清澈甘洌,无论春秋冬夏,日夜汩汩而歌,涌动不息。
皇觉寺现存的大殿,是明末建筑,名为当阳圣佛殿。当阳圣佛是谁呢?他就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洛阳神医韩尊仁。民国时期人高祐所撰《嵩洛草堂遗编》卷二记述:“明韩尊仁,万历时人,幼禀夙慧,无六尘风。有一金指,凡人患病,扪之即愈。大河南北,多生祀之。及殁,共称为当阳圣佛,并为建庙云。”
这里的“无六尘风”,指有清净六尘的佛教大师风范。他有一个金手指,给人看病时,用金手指轻压病人的体表即痊愈。在他生前,大河南北的民众就祭拜他。他去世后,称他为当阳圣佛,为他建庙,名为圣佛寺。高祐把韩尊仁说得神乎其神,实际上并不神秘。扪法,是中医的一种诊断治疗方法。《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云:“视其主病之脉,坚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扪而得也。”
那么,为什么将庙宇建在郭寨村西北的潜溪寺旧址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韩尊仁是入赘到郭寨的。他的夫人郭氏,也是一名神医。高祐接着写道:“其妻郭氏,亦有神术,为人治病,多著灵验。”河南知府的母亲患重病,百药无效,危在旦夕。知府请郭氏去治,“不日而愈,守捐白金千两,以为其夫建庙之助”。
有了知府的相助,庙宇建设顺利,庙宇规模也不应该小。清朝时期,圣佛寺改名为皇觉寺。但可惜寺中大量建筑毁于战乱,如今只留下当阳圣佛殿等少量建筑。韩尊仁的生日是五月初五,因此每年的五月初五皇觉寺都有盛大庙会。
潜溪修竹隐古寺,金秋时节,我们走进潜溪,游览古寺,见山奇谷幽,云闲松老,溪水长流,白鹤翩飞,菊花吐艳,红叶正好。(郑贞富)
本文由:意昂体育注册登录提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小编,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liwuer.com/mudedi/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