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西站

  中山北路明明是一条普通街道,却有个公交“西站”,西站在哪里?“老镇江”会告诉你,早先的铁路镇江西站,就在那个位置。只要回头一看,不远处的原址,还有火车头和一节车厢的硕大模型在向人们昭示,那里叫京畿岭。

  地方志记载,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沪宁铁路始建;1908年,镇江火车站于牌湾西端京畿岭崛起。人们称它为西站,是因为在它的东边,位于现今解放路立交桥位置,还有一座南站。当初的镇江西站虽然面积不大,设施也不完备,却是沪宁线上的一个重要车站,是一个广为国人关注的车站。特别是,它还有沪宁铁路上最早、最长的一条隧道,名叫宝盖山隧道。1908年4月,沪宁铁路全线通车,当时的站长黄启晋,特意请名家康有为的女弟子萧娴为车站题写了“镇江”二字。

  铁路通车以后,给镇江人带来了许多方便。特别是火车穿城而过,长长的隆隆声,尖尖的汽笛声,震撼人心,令镇江人气宇轩昂。西站成了镇江新景点,火车令人百看不厌。镇江人记得,那时,火车即将到达时,护栏就会把行人拦在铁路两边。因为火车频繁通过,许多年来,有不少小孩上学因之迟到过,更有商家的会客时间被错过,甚至可能还会有病人耽误送医治病

  我与西站有过许多交道,它深藏在我的记忆里:1949年,我从茅麓来投考镇江师范,还不知道可以乘火车,竟冒着酷暑步行了一百多里。后来知道有火车可乘,车票又不贵,就对火车产生了依赖。尽管要借道走丹阳,却可省去四十多华里的步行。一次回家,我和几位同乡在站台候车。当等得心焦时,我突发奇想:物理学上说,声音在铁质里传导速度要快于在空气中的传导,便跳下月台,将耳朵贴在铁轨上探听火车是否来到。此举虽然受到同伴的质疑,但令我高兴的是,我听到了火车声,亲自体验了物理书上的原理。

  1950年冬,我们镇江的50多名青年,怀着一腔热血参军,就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的战歌,由镇江人民敲锣打鼓欢送,从西站乘车出发的。我告别镇江二十多年后,1975年离开部队返乡,随乌鲁木齐至上海的54次快车又来到了镇江西站。那日秋雨绵绵,我避雨独自坐在席棚里自己的旧皮箱上,双眼四下猛扫,觉得阔别许多年的这车站变化不大,它的老样虽然也使我产生一些亲切感,却又觉得那种亲切里包含着些许凄凉!短时间的稍坐,心里起伏着波澜。我的日子将在这当年的出发地重新开始,感觉斗志犹存,当即吟诗一首,诗其中有句:“青壮无畏迎雷电,晚老不敢避风沙!”

  后来镇江车站搬迁了,西站只有70年的历史,但它包含了清末、民国、日伪统治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多年,有过辉煌,历经过曲折和沧桑。它不仅记录了镇江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也见证了镇江人民的苦难和幸福。它也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地理标志,象征着一座丰碑,“西站”这个公交站应该作为地标保留。


本文由:意昂体育注册登录提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小编,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liwuer.com/mudedi/70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you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