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崆峒区柳湖乡土坝村基层组织建设
如今的平凉市崆峒区柳湖乡土坝村,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轰鸣作响的大型推土机填沟增地;一排排充满现代科技气息的养殖园里猪羊欢蹦;初具规模的圆通寺生态园内绿意盎然。
去年,全村社会经济总收入达9571万元,村级固定资产总值达4200万元,集体积累达1300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1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16元。
曾经对村干部有意见的村民们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村干部带领大家干出来的,他们确实是我们的好领头人。”而村干部们则说,这都是“三问”、“三改”带来的结果。
地处城郊的土坝村,在20世纪90年代初,还没有从依山傍市的区位优势中找到发展的机遇,经济发展缓慢。
1992年,土坝村换届选举出新一届村党支部。经过几年努力,土坝村经济有所发展,但村上却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2001年,村党支部书记王有仁与其他干部在“学教”活动中,深刻反思,提出了“三问”:村民装上电话了,干部用上手机了,交通工具先进了,为什么却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了?干部的文化程度由小学提到高中了,素质也高了,为什么却越来越不会做群众工作了?群众生活富裕了,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为什么对干部的意见却越来越多了?
针对“三问”所反映出的问题,土坝村党支部一班人经过认真讨论研究,及时进行了整改。他们通过设立意见箱,印发征求意见表,入户访谈,个别谈心,召开村民民主恳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实施村务公开,大到全村发展目标,小到困难补助等,向群众公布,接受监督。在此基础上,村党支部提出了“三改”。
村委会主任王永生告诉记者,三改主要是:一改干部作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二改管理方式,实行民主、科学决策;三改工作机制,变管理为服务,大力发展经济,富民富村。
在村民们怀疑的眼光中,土坝村党支部一班人下定决心,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回答。他们达成共识,只有自己先致富,才能带领群众致富。现在村上10名干部中,有9名都搞起了自己的产业。村支书王有仁种植了13亩花卉苗木,购置了一台推土机,办起了蜂窝煤加工厂,年收入5万元;村主任王永生夫妇创办了春苗幼儿园,120名城市幼儿入园学习,年收入3万元;郑家沟社社长陈有亮办起了油坊,建了苗圃,年收入达5万多元。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涌现出致富农户360户,致富能人168人,党员小康示范户10户,产业化带头人16人,全村60%以上的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收入占到了农户纯收入的70%以上。
党员沙秀琦有着强烈的致富愿望,但苦于没有技术,缺少资金,村党支部及时为他协调贷款,帮他建起了葡萄园和6亩苗木繁育基地,近两年他家年年收入超过2万元。至目前,全村有24户困难群众在村干部和致富户的帮助下,有了自己的产业和技术,走上了致富路。
村党支部还在认真研究村情的基础上,利用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探索出一条依托填沟增地发展房地产业,以房地产开发促进土地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路子。几年来,村上通过填沟增地,新增土地399亩,保持了良田面积的动态平衡;通过房地产开发,全村房地产年收入维持在300万元以上。房地产的发展壮大,又带动了建材、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全村750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村党支部还以圆通寺生态园项目作为“双培双带”的载体,发展花卉、蔬菜、果品、苗木等观光农业、生态农业,鼓励党员在园区内创办示范项目,带动47户群众进园发展种植业。目前,园区内栽种仁用杏、秦王桃、红黑宝石李子等经济林10万余株,面积达1112亩,年创经济收入65万元。
村党支部以发展温棚养猪为主,建成了集繁殖、育肥为一体的综合无公害畜牧养殖示范园,园区内建成暖棚21个,实现了水、电、路、渠、卫生防疫设施“五配套”。在村养殖协会和蒲新平、陈力等9户党员示范户的带动下,有20户群众入住园区。园区年产值达35万元。
村干部通过“三改”,架起了党支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全村经济发展了,群众的怨气消除了,干群关系密切了。土坝村党支部先后荣获区级“五好”支部、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学教活动先进集体”等称号。
本文由:意昂体育注册登录提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小编,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liwuer.com/mudedi/3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