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地名故事】千年古刹:圆通寺
圆通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富春江畔,背依舞象山,南临富春江,山清水秀,得天独厚。
据史志记载:城西舞象山麓,唐贞观八年(634)建有紫竹林,供奉观音像。会昌年间(841—846)扩建,名圣德寺,又名潮音寺。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朝廷赐名“圆通”寺名。元末毁于兵。明洪武八年(1375),僧安隐重建。明正德年间(1506—1521)曾任南京山西道御史的桐庐坊郭人汪九龄写有《圆通寺》,诗中可以看出当时圆通寺的点滴:
明末,寺庙又毁。清顺治年间(1644—1661),僧海德偕徒寂修募资重建。雍正元年(1723),僧通旰建诞登坊于寺前。乾隆九年(1744),后殿毁,唯存观音像。有趣的是,这一年6月,寺中所栽的两株铁树,有一株忽然开了花:“形如宝塔,高尺许,从地涌出,作黄金色,而碧叶四周如环,观者云集,咸称瑞应。”当时,就有孙鸿吉、郑华、孙瑞谷等人写诗作赋以志纪念。乾隆十一年(1746),僧广仁、广福、广闻重建。咸丰十年(1860),全寺毁于太平天国战火。由于国力衰颓,寺宇一直无法恢复。光绪二年(1876),僧弥修、普静募建大雄宝殿及旁屋,但规模已大不如前。
光绪三十一年(1905),县乡绅戴庚飏为首倡,邑人画家胡传铿设计,于寺前建成规模宏大的延龄坛,也称延龄斗坛。内置雷祖殿、斗姆阁、玉皇宫、诸天殿、礼坛、讲堂等建筑计百余间,供奉佛、释、道三教神像,其核心主建筑是一座仿天坛圆形三层斗阁,下为济颠像,中有卧佛,上保存珍贵的《大藏经》一部。
从马家埠上岸,有大道直对延龄坛“洞天福地门”。大道两旁,垂柳夹道,道路两侧有长形荷池。门有楹联:“精气神一炁流行,愿常转,庆华夏五族共和,遍地结合平等果;儒释道三教共参,祈菩提永清,祝九洲四海升平,普天同开自由花”。坛后是圆通寺,斗坛和寺院组成了庞大的古建筑群。延龄坛名为宗教场所,也是县中官宦名流聚会论文之所。
抗日战争时期,圆通寺前两殿被日军飞机炸毁,后由南海普陀山派僧人能安到寺住持,对寺院进行修建。圆通寺是县域内最大释教道场。抗战胜利后,桐庐官民在圆通寺举行盛大超荐法会,超度在抗战中阵亡的将士及死难同胞。
1958年,桐庐、分水、新登三县合并为桐庐县,县后山老县府办公用房紧张,遂拆除圆通寺建筑,建成县委、县政府办公楼。巍峨壮观的圆通寺已无踪迹,但仍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文物遗存,如紫竹林石匾、圆通禅寺门额、圆通坊额、寺僧坐化缸、潮音堂先师墓碑、九真井、沙朴树、称心泉等,是圆通寺千年历史的见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桐庐县人民政府根据城市建设规划,决定重建圆通寺,并以圆通寺为核心兴建圆通寺风景旅游区。2005年5月28日,新建成的圆通寺举行开光盛典,一批来自全国各地名山大刹的大德高僧主持开光法会。重建的圆通寺占地面积48254平方米,首期建筑11000平方米,旧房利用6000平方米,其规模是旧圆通寺的5倍。从圆通寺山门牌坊进门,沿中轴线,依次为天王殿、放生池、圆通殿、大雄宝殿及藏经楼,从前到后,渐次升高。纵线格局,层层递进,布局严谨。中轴两侧建筑左右对称,地藏殿、祖师殿在放生池的两边;钟楼、鼓楼、禅室、法堂分别在天王殿后的两侧。恢宏壮丽的殿宇建筑与秀美幽雅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
圆通寺的石牌坊,为三间三楼,宽16米,主楼高达12.8米,为同规模寺庙中罕见。主楼的前额镏金大字“圆通禅寺”,依照宋祥符七年(1014)赐额摹刻,后额“圆通禅寺”四字由大书法家启功所书。
牌坊上雕刻观音菩萨的三个小故事,人物栩栩如生,面部圆润古雅,温柔可人,把观音“慈悲为怀”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圆通寺内主建筑为五殿一楼,最主要的佛殿则是大圆通殿,总建筑面积988平方米。殿前4 根不同寻常的大柱高8米,用整块北京房山出产的汉白玉雕刻而成。每条龙姿态各异,活灵活现,且各具神韵,堪称奇观。圆通宝殿面宽五间,重檐庑殿顶,黑琉璃瓦,上下檐均装饰有斗拱,檐下悬挂双龙镶嵌的金字大匾。下匾“大圆通殿”为郭仲选书,上匾“慈航普济”为杭州灵隐寺木鱼主持所书。殿内供奉的是一尊高达5米的观世音菩萨,为全铜铸造的“千手千眼观音”,法像庄严,仪态万千。除了千手千眼观音之外,殿里还有32尊菩萨坐像分列在左右两侧,这些都是观音经常出现的化身,加上观音本尊,合称“三十三身观音”。
恢复后的千年古刹圆通寺,是以观音道场为标志,集修行、弘法、教育、研究、慈善、安养及临终关怀为一体的综合性佛教文化中心。经历了重生的圆通寺,青山四合,古木森森,景色秀美,宜人修心。佛殿巍峨,回廊曲折,石径通幽,花木扶疏,千年古刹更显得雄伟壮丽。
本文由:意昂体育注册登录提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小编,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liwuer.com/mudedi/2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