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千年古刹“金相院”弘一大师曾驻锡于此

  在石狮市西南境内,有一座灵秀山,它海拔仅174.2米,却是千百年来民众们的游览胜地,而灵秀山上有一座千年古刹——金相院,它历经千年风雨、几度兴废,如今再次成为石狮重要的文化地标。一代高僧弘一大师,曾与该地结缘。

  这周五,此地迎来石狮宗教界的一大盛事。石狮市佛教协会、泉州佛学苑联合举办的弘一大师圆寂80周年暨弘一大师纪念室落成揭牌仪式,在千年名刹金相院举行。

  是什么,让弘一大师在此驻锡,讲学、留墨?是什么,让古刹千年的香火,延绵至今?近日,海都记者走进这座古刹,探寻这座寺庙的千年传奇。

  23日早上,海都记者驱车来到金相院。停车后只需几步路,便能遇见山门,这是一座石牌坊,上书“空门”,两侧对联为“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颇具玄机。刚踏进山门,初秋的风吹过几炷新点的香,带来一丝清凉。由于来得早,寺庙里的人并不多。

  虽有千年历史,但金相院看起来并不算古老。这座寺庙主体大致分为两部分,前埕进去便是闽南二进三开间古厝、后侧则是一排南洋小楼。前落屋顶上,剪瓷雕尤其夺目。以龙门为中心,两旁各有龙凤麒麟、花草八宝、福禄寿等吉祥图案,生动华丽,十分惹眼。闽南传统与南洋风在这里和谐相融,充满侨乡印记。

  经过打听,我们才知道,眼前所见的这些建筑,大多是上个世纪20和80年代重修时留下,这两三年又再次进行修缮的。如今,最近一次的修缮工作已基本完工。经过修缮的寺院,整体看起来古朴、典雅,由大雄宝殿、仙公楼、海潮庵、天王殿、功德林、清凉楼、紫竹林等主体建筑组成,并有弘一法师碑林公园、寺院广场、纪念室、展览馆等配套项目。

  金相院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据道光《晋江县志》记载,金相院始建于隋代,如默和尚进行过一次重建,原名栖真寺。相传,隋唐之时灵秀山下为大海,海水涨潮时可淹至小岩之石,人称此岩为“应潮窟”。《隆庆府志》中记载:灵秀山“上有小岩,昔人结庵其侧,海潮至则石润,退则石燥,因名海潮庵”。因此,栖真寺还一度被称为“海潮庵”。

  不过“海潮庵”的名字,在五代时再被更名。据《容卿蔡氏族谱》记载,“灵秀山一峰,有一种奇异兰花,芳香四溢,名为‘空相兰花’”。灵秀山谷朵朵兰花幽香高雅,一如清气高洁的品行,因此,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僧人如默重建栖真寺时,即以“空相”为名,称该处为“空相古地”,古寺改名“空相院”。

  元明清三朝,空相院历经社会动荡和岁月洗礼,几度破败又几度重建。时至上世纪20年代,历经岁月摧残的古寺,几乎倾颓。转博法师受邀担任空相院住持,刻苦经营、重振古刹。至上世纪40年代,古寺臻于鼎盛,又更名为“金相院”。

  千年风雨可以侵蚀庙宇,战乱火光可以焚毁殿堂,但是从千年前的栖真寺到如今的金相院,这里的不少古迹与传说被一代代留存了下来。

  “小小精蓝亦自奇,一峰灵秀隐幽姿。无缘细听山僧话,太守偷闲只片时。”在金相院的摩崖上,刻着一首诗词,出自南宋状元王十朋之手。时任泉州太守的王十朋为整治龟湖塘水利工程,风尘仆仆登临灵秀山察看地形。兴起之余,歌以咏志。一首小诗让金相院声名远播,也留下一位勤政爱民状元郎的高迈剪影。

  在《王十朋文集》中还存留另一首《宿栖真寺》诗,诗曰:“林间古刹号栖真,高躅难寻晋宋人。我正迷途倦奔走,何繇来向此栖身。”

  除了状元外,这里还曾有榜眼驻足。万历版《泉州府志》记载,晋江人石起宗曾在空相院海潮庵勤学苦读,乾道五年(1169),进京赶考,榜眼及第。而清末民初,一大批泉州名士如林翀鹤、林骚、曾遒等,也不时造访金相院,并留下他们的墨宝、联文。

  此外,金相院还留下了不少传说。最耳熟能详的,便是关于“出米石”的传说。石狮当地人蔡女士,从小就听着这个传说长大。相传,在今金相院摩崖石刻旁的巨石,古时有一条缝可以出米。但是,每天出的米只够院里的僧人们喝粥。有一天,一个小和尚拿着木棍去捅那条缝,果然出来了更多的米,大家终于吃了一顿饱饭,但是从此以后,出米石再也不出米了。“这个传说其实是在告诉世人,不可贪婪无度。”蔡女士说。

  1928年,金相院住持转博大师于石上镌题“出米石圣迹”诗:“石以出米名,其事甚离奇。大德宏造化,道行匪所思。峻峭参如来,地老石不移。”使得这一传说,更具传奇色彩。

  说起转博大师、弘一大师与金相院的结缘,也与之有关。转博大师(1872-1948)南安水头院下村人,通晓医道,颇精音律。1928年,石狮容卿乡绅蔡培庆,诚心邀请其担任住持重修寺院。1935年,转博大师邀请弘一大师为金相院题写楹联,弘一大师欣然应允。而弘一大师在闽南弘法期间,也多次做客金相院,为学僧、居士开坛讲座。

  如今,金相院大雄宝殿楹联“如来境界无有边际,普贤身相犹如虚空”“演说甚深清净法,今生无量欢喜心”、海潮庵二楼门联“能于众生施无畏,普使世间得大明”、边房楹联“一切如来同赞喜,十方众生悉慰安”等均出自弘一大师之手。

  1940年,弘一大师得知日本有人要出让一部《卍大藏经》,特意嘱咐转博筹集资金,由他自己出面,向日本友人请购来泉。这是一部明治时期排印的汉文大藏经,汇集了印度和中国的佛教典籍,十分珍贵。此经书原先保存在金相院,1950年,因应海防形势需要,移存于泉州涂门街释迦寺。1966年,又移存于开元寺藏经阁内。二人此举促成了中日佛教经典交流,造就了金相院一大文化盛举。

  9月23日上午,随着红绸的揭开,筹建2年多的“弘一大师纪念室”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段弘一大师与金相院结缘的佳话,再次引发世人传颂。

  纪念室位于金相院的那伽阁,这里曾经是弘一大师的栖身之所。一进纪念室,正对着大门的是一尊高达2.1米的弘一法师雕像,这尊雕像出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国明之手,用香樟木雕刻而成。雕像将弘一大师刻画得栩栩如生,他手持佛珠、眼神深邃、嘴角轻扬,让人顿觉心宁神静。还未来得及回过神,耳畔就响起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哼唱。纪念室内的电视屏幕上,正播放着孩童们合唱的《送别》。

  一楼文图并茂,讲述着弘一大师生前与金相院的过往;二楼则陈列着大师驻锡时所用桌、椅、床、柜、旧照等物。此外,纪念室还介绍了金相院的前世今生,以及保存了一些寺院的旧物。

  这座纪念室不仅留住了弘一大师在金相院的足迹,更为这座千年古刹续写了一页光辉的历史。正如石狮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艺波在揭牌仪式上所说:“纪念馆的落成,进一步提升了金相院的文化底蕴,丰富了石狮市的文旅资源,推动文旅事业的发展。”


本文由:意昂体育注册登录提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小编,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liwuer.com/mudedi/240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you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