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从“园林”到“森林”绿色带来的勃勃生机

  中国园林网9月26日消息:绿色,是合肥这座城市的鲜明符号和靓丽名片。退休的老园林人回忆,早在1992年,合肥凭借着环城公园这条“翡翠项链”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园林城市”。随后,合肥开始憧憬森林梦,二十多年的酝酿,一片片树林在江淮分水岭长成,一座座公园建到了市民家门口。四年百万亩的造林速度,市民出门见绿,500米见游园,前所未有的绿色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勃勃生机。

  上世纪80年代,合肥人沿着废城垣建环城马路,开始植树造林,建造环城公园。

  1992年,合肥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园林城市,事隔二十多年,回忆起这一段往事,已经退休的老园林人马先掌还是按捺不住的兴奋,“当时只有三座城市,除了合肥,就是北京和珠海市。合肥何以赢得这样的荣耀?环城公园功不可没。”

  他说,当时全国有这样大面积的环城公园的城市很少,除了精心设计的园林建筑、山石以外,合肥环城公园与水相邻。“包河公园、黑池坝,走两步就是水,多有灵气。”

  有了环城公园这样的一个“好底子”,要想申报成功,也是要付出不小的努力。当时作为园林局执法队长的马先掌也是奋战多时。

  检查组不仅看汇报材料、图片,还实地抽查,“一路五个评委,在车上的时间不算,下车步行走了2公里多,一点点的瑕疵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一棵枯树、一堆垃圾都会给评选减分,更别说违章搭建了。”

  2010年11月,合肥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快森林城市建设,提出“十二五”植树造林100万亩、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这是合肥市历史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任务最艰巨、影响最深远的造林绿化工程。

  这个任务让刚到造林处担任副处长的王朝晖感觉担子沉甸甸。100万亩什么概念?如果按照逍遥津公园面积31.3公顷来算,相当于要造两千多个逍遥津公园那么大的绿地。

  “不仅仅是简单的造林,更是一场产业调整之战,一场生态环保之战。”他说,江淮分水岭易旱易涝,不适合发展大农业。

  王朝晖介绍,在江淮分水岭造林,不仅留住了水,保护了生态环境,也造福了老百姓。“造林不仅有补贴,农民还能打工赚钱,收入起码提高一两倍。”截止到今年,全市累计新造林已达百万亩,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除了造林,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公园,市民度假休闲多了不少好去处,滨湖湿地森林公园、三十岗五千亩桃花园、大蜀山附近的四季花海……都成了市民的绿色“福利”。

  2013年夏季,合肥遭遇62年以来罕见的干旱。“合肥这几年栽了那么多的新苗,不少根基还不稳,哪能承受这样的干旱。”包河区绿管处负责绿化管养的杨勇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从事了11年的园林工作,大风暴雨雪各种情况下的抢险他都经历过,但持续一两个月的干旱还是让他身心疲惫,“战线太长,铁打的身子也扛不住,经常开车等红绿灯时都要打个盹。”他回忆,在那一两个月里,他没有上下班的概念。“太阳一落山就要开始浇水,一直要持续到凌晨。”

  每年,抢救古树的例子多不胜数。而在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绿化处处长程皋的记忆中,最深刻的还是巢湖的那株306岁的桂花。

  2014年2月,受暴雪灾害影响,巢湖市东庵森林公园传来消息,“圆通寺门前一株2级古树桂花被压塌侧翻在地,生命岌岌可危。”随后,合肥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邀请省古树名木专家像抢救一位危在旦夕的病人一样紧急赶到现场,一看,大家都傻了眼,桂花树整个横卧在冰天雪地里,树根都已暴露在大雪里,就像被人挖出来似的。原来,这位“老人”不仅承受了暴雪的袭击,还饱受了白蚁的侵蚀。当时,就连专家也不看好,“如果能活真的是奇迹了。”

  工作人员立即买来棉被将桂花树紧紧地裹住保暖,“光棉被就买了十几床。”随后,在东庵森林公园会议室召开抢救复壮会诊会,决定机械设备进场、开挖清理树根下建筑垃圾和土壤重新栽植。然而,难题又来了,桂花树长在几十级台阶上的庙前,挖掘机如何爬楼梯?“我们就找来木板,现场为挖掘机铺路,几十个人忙活大半天才把大家伙弄上去。”

  挖坑、扶正、填土,总算将老桂花树栽了下去,然后又修剪树枝、草绳包裹、薄膜缠绕、病虫害防治、吊挂营养液。为了减少喷洒农药带来的刺激,当发现古树生虫时,养护人员就会爬上支架,亲手上前去捉。大家一边精心侍奉,一边揪着心等它安静地恢复。

  功夫不负有心人,春天来了,桂花树奇迹般地发出了嫩芽。而更让大家兴奋的是,今秋如期开花,桂花再度挂满枝头,香飘四溢。


本文由:意昂体育注册登录提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小编,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liwuer.com/mudedi/160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you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