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文物强省增强文化自信
近年来,我省在文物保护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中划红线、严执行,在大遗址保护利用中谋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与当地城乡基本建设和与当地环境改善相结合的“四个结合”保护理念,在考古发掘和科技保护中力求还原历史本真,在博物馆建设和文物外展中谋求惠民、增自信、显张力,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新动作、大动作不断,使我省加快从文物大省迈向文物强省,文化自信通过文物载体得以强化。
近年来,我省以“四个结合”理念为指导,形成了以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汉阳陵遗址公园为代表的“国家公园模式”;以大明宫遗址公园为代表的“集团运作模式”;以延平门遗址公园、曲江遗址公园为代表的“市民公园模式”;以大唐西市遗址博物馆为代表的“民营资本投资模式”;以汉杜陵遗址公园为代表的“退耕还林模式”等五种不同类型的大遗址保护实践模式,突破了长期困扰文物保护与利用的瓶颈,有效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中,汉长安城遗址、秦咸阳城遗址、龙岗寺、统万城等四处遗址公园被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在首批1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运行评估中,我省大明宫、汉阳陵和秦始皇陵三处考古遗址公园名列三甲。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是国家文物局与省级政府合作共建的创造性举措,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保护区建成开放,成为全国大遗址保护新示范。
2015年、2016年两年,神木石峁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捷报频传,在国际上声名远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展顺利。石峁遗址作为距今约42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的超大型石筑城址,为探讨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资料,荣获“2012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及2013年“世界重要考古发现”称号,被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核心考察项目。
石峁遗址保护研究作为我省文物保护的冰山一角,体现出近年来我省在文物本体保护取得的丰硕成果,围绕文物本体,我省在考古新科技运用、文物展示和保存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称道的成就。周原、汉长安城、汉唐帝陵、统万城、汉中龙岗寺、神木石峁、丰镐等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均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国家文物局、科技部在我省设立了“砖石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科技部文物保护国际合作基地”。与德国、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展文物科技保护工作,先后完成科研项目和科技保护项目183项,其中20项获得国家专利或省级以上奖励。
截至2016年年底,我省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到270座,全省大约每17.1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远高于每38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全国平均水平。“唐代壁画珍品展”“巧手良医——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展”“真彩秦俑”等陈列获得“全国十大精品陈列”。网上博物馆、VR虚拟现实展示等手段更让陕西文物蜚声全球。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夫妇出席了庆祝中国丹麦建交65周年《秦始皇——中国陕西兵马俑展》开幕式,并打破外交惯例以其丈夫亨里克亲王的名义宴请了我方代表团全体成员,彰显出陕西文物的魅力。
我省在全面总结评估“十二五”文物工作的基础上,科学规划文物事业发展新蓝图。编制了《陕西文物事业“十三五”规划》,在全国率先编制《陕西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创造性编制《陕西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规划》《1046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规划》《全省文物保护单位防雷设施建设规划》,构建起完善的文物保护规划体系。
在建设文化强省过程中,我省注重利用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景区建设助力文化产业发展。在省政府确定的30个重大文化项目规划工作中,文物利用项目占到16个,文物系统相关单位积极参与推动景区建设,文物保护和利用惠民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快步前行。
本文由:意昂体育注册登录提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小编,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liwuer.com/mudedi/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