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西有弦歌之一●有弦歌弹唱的灵异仙乡

  小城东原有个“弦瑞乡”,因古太平县城西门叫“弦歌门”而名,好在现留有个“弦歌村”,偶尔能勾起我们对黄山这块土地神话传说的回味。

  弦歌乡的记载,也见于《嘉靖宁国府制置记》:“宋元迄今井同,里十有九......西乡二里,弦歌乡三里。”(嘉庆)《太平县志》也同样载;“弦歌乡,县西南,辖弦一、弦二、弦三,凡三里。东界西乡,南界休宁县、黟县,西界石埭县,北界石埭县,中错石埭县上五都,土名佘溪。东西二十里,南北二十五里。”按乾隆四十年(1776)行政区管辖划分:弦歌乡则管辖贤一里(郭村、贤村一带)、贤二里(美溪、柯村等处)、贤三里(宏潭、地理溪等处)。

  据《焦村镇志》记载,弦歌乡名称的引用,一直延续至民国28年(1939)结束,乡名如今已成历史。

  “弦歌”就是弹唱,传统古琴表现的方式之一,还有一种是“琴曲”独奏。通俗意义上的弦歌,就是用琴瑟等弦乐器伴奏而歌唱。元李治《敬斋古今黈》卷一

  “古《诗》三百五篇,皆可声之琴瑟。咏其辞,而以琴瑟和之,所谓弦歌也。”

  闻弦歌而知雅意,弦歌不辍,阐述的是礼乐教化对民众的意义和作用,是根植于人们内心的文化修养,是社会安定平和的太平气象,更是民众歌舞升平的艺文气质表现。

  文献中的“弦歌洞”无以查考,但“弦歌溪”是有的,沧海桑田中,那些留存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很难洗尽的。在原属弦歌乡范围的黟县宏潭佘溪到太平湖舒溪河上游的这一段河流里,“弦歌声”就是时隐时现。

  “谷道”位于池黟古道中,就是现在的郭村大田贩,金秋走进那贩里十字谷道中,会沉醉于那大片金黄稻香。这古属弦歌乡弦一里,嘉庆年间称“弦歌里”,村中现存的古建筑“弦歌里”廊桥犹存。再向北,在焦村九里溪村南,有岭名称为“弦歌岭”。从前,焦村至章村有“五里十亭”,那紧挨“状元亭”南一里的亭子,就叫“弦歌亭”。

  诗篇流传最多是在明代,是弦歌的鼎盛期。一方面弦歌谷道为江南要道,是宁徽池三府商贸和经济流通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

  黄山的兴旺发达,在某种程度上也让朝廷格外重视。明代在太平县任职的官员,升迁的也比较多,也进一步促进了这块荒蛮之地的建设和发展。

  正统年间担任过太平县令的宣州郡守蒋忠,再次造访弦歌时,在《谷村有述》中表达了他难忘的旧情:

  重温那村居生活,更有“相逢无别话,只有种桑麻。”之感叹。明代侍御许志鄞路过,是寄宿在弦歌林姓人家简陋的民房里,感受着古人的山居生活,《寓林家》表达了他宿住弦歌的心境:

  洪武年间侍御窦承芳已两番来此宿住在林伏兴家了,他在《寓谷村与林伏兴》言:“两番到此山家宿,最喜山家景非俗。”

  作为一方大员的郡守刘廷赞见此,他一点不含糊,诗情澎湃,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连《又》和赋四首,仅摘录每首一句,足可见明代官员之才情,不光光是附会上司就能得来的:

  显然佳于前三首,有文献载为沈赍所作,可能性极大。朝廷命官,皆是文人。侍御陈轼一看不好,这简直变成了赛诗会了。他随即也连赋作两首,但他的感怀是不一样的

  后一首的风格很理性,是深沉的忧国忧民:“驿道邮亭间短长,马蹄人意共奔忙。壮年青鬓愁边改,故国黄花梦里香。传食自应惭简命,救时原不用词章。闾阎寂寞无鸡犬,更有催租吏入乡。”未见太平知县和县丞有诗作,他们当时定在随行列中,可能是官场的一些规矩吧?亦有可能还有随同作品欠佳或有伤雅趣,不可入集。见诗会冷场,正德年九年至十六年间(1514-1521)任太平教谕的郑应祚随机应变,此地是三都辐辏之地(徽宁池),可能他作为东道主代表发言了,风景虽好,山高路远,不宜久留,欢迎诸位以后随时再来这里的“三府会馆”,从千里邦畿过来绕建章吧!我们这可是弦歌之乡呀!并作诗收尾:

  清顺治十八年,任太平知县陈恭的《弦歌乡题田家》极富有诗意,描绘得是一幅静丽的山野田园风光:

  明代太平县的教谕皆才高八斗,弘治五年至正德三年间(1492-1508)任教谕的邹旸在他所作的《三府会馆记》的结尾,也忍俊不禁,诗兴大发,让我们回到了那个仙乡灵异境的“黄山之西”:

  黄山之西,羊栈倚天。北山十里,日惟岩前。羊肠屈曲,虎豹盘旋。舆者茧足,担者赪肩。不有平治,奚其坦然。曰既平止,万口称便。斯地由胜,斯馆增妍。昔者寄寓,混处一廛。今也迎侯,敢有弗虔。有客宿宿,我停我辕。泽于此沛,令于此传。冠裳萃止,士夫来焉。创始之功,于斯乃全。相彼压脚,一舍相连。及抵埭邑,王道平平。王道平平,我公之贤。勒词不朽,以诏遐年。


本文由:意昂体育注册登录提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小编,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liwuer.com/mudedi/61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you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