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空间与失控 合肥野生动物园游记
本文是的第02篇。在这4个月里,我将踏上6年前的旅程,再次带你逛全中国的重点动物园,看看几年来有哪些进步或是退步。如果你觉得这件事有意义,请转发或赞赏本文。大家的支持,会成为我行走世界的动力,感谢!
合肥野生动物园是个很奇特的动物。它叫野生动物园,也的确是一座在“城改野”浪潮中从城区搬迁到郊区扩大建成的野生动物园,但却是个公益性质的国企,门票35元,相对面积、动物种类、数量,相当便宜。它有不少相当稀罕的物种,但物种配比不那么“市场化”,一般游客未必能看出高级,却能让动物园爱好者眼前一亮。它舍得给动物们修大场馆,但囿于时代限制,场馆设计和饲养模式相对较旧,而且还有一些小得莫名其妙的小场馆。
或者在开头就做个总结:这是一个园区底子很好,让我觉得应该有所期待的动物园。那么,我为什么会想期待呢?除了动物园所在地蜀山的生态环境,就当数园里散落的明星物种,和它们身边的细节。
合肥野生动物园的镇院之宝是什么,要让我选,我会选这只长臂猿。这是一只天行长臂猿。
它叫园园,年纪很大了。1987年,安徽警方查获一起倒卖野生动物案,缴获了两只长臂猿幼崽,送到了动物园饲养。其中的雌性没有活下来,留下的雄性就是园园。从那时起,它就被标注为白眉长臂猿。
这其实是个历史遗留问题。曾经,动物学家认为所有的白眉长臂猿都是一个物种,直到2005年,才确认钦敦江东西的白眉差异足以分成两个种,这就有了东、西白眉。2007年,中山大学教授范朋飞——那时他还在念书——开始研究云南的东白眉,他逐渐意识到高黎贡山区域的这些长臂猿,和恩梅开江对面的典型东白眉,好像不一样。2017年,经过十年研究,范教授从东白眉长臂猿中,独立出了天行长臂猿。这个“天行”,来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我去请教了范教授,他一眼就识别出合肥野生动物园这只“白眉”,就是天行长臂猿。
目前,国内有很少的几家动物园里,确认有天行长臂猿。它们的来源,要不是盗猎缴获,要不就是购买东白眉时夹带的,多少都有点说不清楚。合肥这只,算是记录极为清晰的了。
如果你想看野生的天行长臂猿,去云南可以看到,但是非常不容易,去隔壁缅北更难。所以,买个火车票、机票来合肥,看看园园,是很划算的。现在园园年纪不小了,抓紧。
但我一定要说,合肥野生动物园的那排灵长笼舍啊……根本就不是为灵长设计的,纵向空间利用极差,都没爬架,这是需要改的。
从南门进园,你会遇到的第一个展区,是马来貘的展区。在这里,我笑了好久。这合肥的马来貘肯定爱飙车,不然哪需要这么多减速带。
看新闻,这头马来貘是在20年引入,租借自北京动物园。马来貘是马来西亚国宝,国内动物园里数量不多,这是个很撑场子的动物。貘是一类喜欢水的动物,给它一个水池是个特别棒的事情。国内很多动物园养貘是干养,特别糟糕。合肥给水池就是好,更何况这展区也不小,植被还很丰富。
但是,国内很多动物园的水池都有一个问题:水池坡度太大。这个池子就是的,而且显然有四壁太滑的问题。通过装满减速带来解决,简单粗暴,但你就说有没有用吧。
另外,如果在科普教育上动动脑子。在马来西亚,马来貘的一大威胁是“路杀”。这个国家有很多穿过丰茂森林的公路,那儿的人习惯开快车,马来貘有时候过个马路就会被撞死。这种在公路上被撞死的现象,就叫“路杀”,在中国也特别常见。既然有现成的马来貘和减速带,何不做一个“路杀”的科普呢?
说到食草动物,合肥动物园饲养有一种特别厉害的动物,那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麂。这种动物生存范围非常小小,只存在于安徽南部、浙江西部、江西东部、福建北部这一小片区域。
黑麂是小型鹿,但在麂子这个普遍娇小的类群当中,又算得上是个大个子。黑麂身上最好玩的部分,莫过于额头上和两根短短的鹿角长在一起的一堆橙色长毛。
合肥野生动物园的黑麂,有着悠久而光荣的传统。1976年,合野的前身逍遥津动物园就开始了黑麂饲养。1989年,逍遥津动物园人工繁殖出了黑麂,这是世界首次。如今,合野的黑麂依旧有繁殖,维持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种群。
獐很有意思。这种动物,雄性会用长长的獠牙搏斗。这牙让它们看着不是善类,因此有“吸血鬼鹿”的英文名,但其实獐就是吃素的。在野外,獐的适应性相当强,甚至会在完全不一样的栖息地里自如生活。例如,南京的獐,主要生活在林地里;舟山的獐,主要生活在湿地沼泽中。这两种栖息地有啥相同点嘛?都有素食可以吃?
在合野,这些獐和黑麂,都生活在一片山坡林地当中。这片展区,位于游览线路上猛兽区观景廊桥入口的后方,如果你去看猛兽,那必然会错过这里。就算坐车路过,司机甚至会介绍这里有黑麂很稀罕,游客也兴趣寥寥,不惜得下车看。
这实在太可惜了。但游客不爱看的另一面,则是这两种本土有蹄类不怎么受人打扰,生活得更自在。
在靠近公园出口的地方,生活着一种在国内动物园里不是很常见的非洲有蹄类:驴羚。驴羚隶属于水羚属。国内有数家动物园,都宣称自己养了水羚,但我没见过真的有谁养严格意义上的水羚(Kobus ellipsiprymnus),全是水羚属的几种驴羚。真正的水羚其实很好认,脖子毛很长,有点像麋鹿,上有个白色大圆圈。
而驴羚呢,体型比水羚细一圈,上也没有白圈。它们适应沼泽栖息地,大长腿擅长走水,合野要是能给它们个水池,那会更好。
2018年来合野的时候,我写的推文标题叫。6年过去了,这些上限和下限,如今怎样了?
我笔下高得奇怪的上限,指的是合野的猛兽区。这片区域,就算放在野生动物园里,那也算得上舍得给动物土地,面积巨大,更关键的是动物密度不高,原生植被丰富。而我说的“奇怪”,在于这里竟然有黑熊混养麋鹿。你没看错,黑熊混养麋鹿。
6年后的今天,黑熊混养麋鹿的神奇场景已经消失,黑熊还在,麋鹿反正不在那个展区了。那其他的笼舍呢?如果我们只谈展示效果,那我必须说没有展示效果,因为游客看不到什么动物。
过去了6年,这片区域内的植被野蛮生长,黑熊身边全是高草,狼群躲在高高的树冠下,只有老虎还大大方方。鹿群倒是想躲,但植被被自己吃完了。再加上合野一定没有做过针对性的行为管理,例如把喂食点设在参观高架桥附近,或者增加喂食次数,改进喂食方式,设置食物丰容手段,导致动物不太活跃,也不愿意靠近高架桥。这样一来,怎么能看到动物呢?
更何况,这种把动物撒进大型展区的饲养方式,或许有些个体会有自在、舒适的日常,但还是容易失控。
举个例子,在合野的中型猛兽区,生活着一只皮肤状况极其糟糕的狼,一开始我以为是得了严重的皮肤病,后来问了下才知道,它是争位失败,遭到袭击,脸皮、肚皮受了重伤,才成了这个样子。于是从猛兽区迁到小笼子里饲养。
在繁殖季节,狼几乎一定会发生争斗。那么,园方是否有办法干预呢?我觉得合野的猛兽区做不到——这里并不是对这种现状的批判,因为国内现在大部分动物园都做不到。但是,有几家好的动物园,以及国外的优秀同行,能通过长期的行为训练以及笼舍设计,来尽可能的实现对动物的控制——至少能实现个劝架、临时隔离,或者动物打起来有办法让它们跑开、躲藏。
合野的确舍拿出土地给动物用,要不然不会有这么大的猛兽区。但是,他们对空间的使用特别奇怪。同样一个园里,还有大得导致游客看不清动物的细尾獴展区,小得让人想骂娘的小兽馆、中型猛兽馆。后两者,就是我2018年笔下的“下限低得惊人”,这一定是历史遗留问题,是当年建园时缺乏前瞻性造成的。6年过去了,这些“低得惊人的下限”并没有得到改善。
奇奇怪怪的时大时小,实在是让人觉得撕裂。而最让我撕裂的一个展区,是长颈鹿展区。
我还是要说,就算在野生动物园里,这个长颈鹿展区都算相当大,而且动物密度低。然而,合野为了保护树,用铁栅栏在展区内围出了大块大块禁止长颈鹿进入的土地,让整个展区看起来就像是个,怎么说呢,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你们看图吧这也太奇怪了。
我相信,合野这么做,背后一定有一些难言之隐,或许是上级有关部门要求保护树,或许是生态红线,或许是别的什么事情。但是,就算有前提,这个长颈鹿展区终究是难看得莫名其妙。
而在合野的出口附近,我看到了我最不想在动物园中看到的东西:马戏表演,还是最传统、最典型的马戏表演——海狮顶个球。
一直有传闻说,合肥将在肥东县建一个新动物园,合肥野生动物园会裁撤。我得到的消息是,新园会建,但可能不会太快;现在的合野不会裁撤,甚至会原地改造、提升,继续作为公益性质的城市动物园存在(虽然它叫野生动物园)。
合肥野生动物园是个有底蕴的园子,现在你还能在园里看到许多闪光点。所以,我会期待它的改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本文由:意昂体育注册登录提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小编,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liwuer.com/mudedi/2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