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野生动植物日 神农架官门山野生动物救护站里有位“熊妈妈”
央广网武汉3月3日消息(记者朱娜 实习生邓子依 通讯员张燃)“熊大、熊二、熊三、熊四,吃饭啦……”3月3日中午,站在熊园外的王清玲把手里的铁盆敲得叮当响,呼唤黑熊们吃午餐,不一会,几个圆滚滚的身影便循声而来。在湖北神农架林区官门山野生动物救护站,这是属于“熊妈妈”王清玲和黑熊们特有的默契。
“现在救助站里一共有5头黑熊,我主要负责它们的‘饮食起居’,就像一个‘大家长’一样。”王清玲告诉记者,救护站里的黑熊大都失去了野外生存能力,有的是受伤之后被村民和爱心人士送到救护站,还有的是失去母熊的幼崽。
根据黑熊们来到救助站的时间,王清玲给它们取了名字,分别是“熊大”“熊二”“熊三”“熊四”和“熊小五”。“有了名字,叫它们也方便,其中‘熊大’最聪明、‘熊三’最腼腆、最淘气的便是‘熊小五’。”说起她的“熊孩子”,王清玲的语气中满是骄傲与幸福。
王清玲与救护站里的黑熊朝夕相伴近7年,每只黑熊被送来时的情形她都历历在目,其中,“熊三”的身体状况最令她揪心。“‘熊三’被送来时就已经失去了一条腿,身体也特别消瘦,我还曾担心过它撑不下去。”王清玲回忆称,后来她每天都给“熊三”清理伤口、消毒,悉心照顾几个月后,“熊三”的身体才算恢复。此后,王清玲便经常在喂食时对“熊三”照顾有加,把它当作自己孩子一样看待。
与王清玲最亲近的是她从小带大的“熊小五”。王清玲还记得,“熊小五”2022年被送来时只有十几斤,左后腿有处伤口还化了脓,为了让它尽快恢复健康,王清玲给它准备了小奶瓶,一边喂奶一边上药,连续敷药三个月才好。
被救助的黑熊在神农架林区官门山野生动物救护站内健康生活(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救护站里除了救助黑熊,还救助过梅花鹿,金雕等动物。”王清玲说,有的动物可以在救护站的帮助下重返自然,还有的已无法在野外生存,救护站就是它们的“家”。
回忆起最初接触黑熊的经历,王清玲感触颇深。“刚开始饲养黑熊时,我也很害怕,一不小心还时常被黑熊挠伤。”王清玲坦言,自己的右脸上至今留有一块小小的伤疤,是从前给“熊小五”上药时被它挠伤留下的疤痕。
但随着与黑熊的接触越来越多,王清玲发现其实黑熊也怕人。“时间长了,当它们慢慢感受到我不会伤害它们时,对我也没有敌意了。”王清玲告诉记者,黑熊能感受到来自人类的善意,久而久之,黑熊们也慢慢接纳了她。“现在只要一唤它们的名字,它们就会乖乖地凑到围墙边看着我。”王清玲笑着说道。
被救助的黑熊在神农架林区官门山野生动物救护站内健康生活(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在处于深山密林中的救护站里,作为饲养员的王清玲还需要克服一大难题——孤独。王清玲说,每位饲养员轮班时需要在救护站里住上一周,深山里的生活难免有些单调、乏味,自己一开始很不习惯这种孤独感,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才慢慢坚持下来,并逐渐与这里的动物们产生了难舍难分的感情。
“与其说动物们离不开我,不如说我也离不开它们。”王清玲告诉记者,以前自己总是盼着换班,希望能够早些下山回家,现在回家了心里还时常记挂着“熊孩子”。因此,每次上山时她都会自费给动物们带一些食物。
“每当看到它们能健康、自由地生活,我就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王清玲说,常处山中偶尔觉得孤独是难免的,但多年来有动物们一路相伴,她觉得一切都很值得,今后她也将一如既往地当好“熊妈妈”,照顾好这些“熊孩子”。
本文由:意昂体育注册登录提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小编,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liwuer.com/mudedi/2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