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的东方渊源
印象派的出现,对于整个西方世界的震动是可想而知的。它的勇敢姿态,让人们看到过去的所谓“传统”是可以而且应该被打破的。文艺复兴以来屹立在架上绘画的牢固结构,被印象派的破碎光影给彻底搅散了。王才勇的《印象派与东亚美术》,从理论和画家两方面,细致阐释了东亚美术进入西方及对印象派画家的历史创新给予的启发。
19世纪中叶,日本的物品家具、装饰物、纺织品和版画,已经在欧洲四处可得,就像之前的中国物品一样,并为富裕的布尔乔亚所收藏。一家专门经营东方货的商店 “中国之窗”在巴黎开张。几年之后,这样的商店飙涨到上百家。人们对来自东方的艺术品趋之若鹜。印象派画家和日本版画的第一次接触,已经无从考证,据说莫奈是在荷兰的一家店里看到的,它们被用做包装纸。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里也指出:“在19世纪中期日本被迫和欧美通商时,这些版画经常被用做包装纸和填料,可以在小吃馆里廉价买到。”
文森特梵高在安特卫普初次见到浮世绘,可以明显看出,其后的作品,已经在之前的画面基础上,逐渐加入了线条的勾勒,色泽也愈加明亮起来。平涂,大量短小的笔触细密地构成“平面化”的肌理,大胆运用对比强烈的色彩,蕴藏于生命底层的激情都在画布上展露无遗。他在房间的墙上挂满日本版画,每每观看,以获取灵感。他说:“我羡慕日本艺术家的作品中拥有的难以置信的优雅的明晰。你从不会从中获悉他们慌忙工作的情绪。他们用几笔就画出一个轮廓,这种无穷无尽的从容,就像呼吸一样简单,就如同扣上马甲的钮扣一般简易。”
王才勇分析了《棉毛制品报道中的针织机买主》和《卢浮宫里的卡萨特女士》两幅画的构成,其中呈现的出人意料的“不完整”切割,无疑来自于日本版画。玛丽卡萨特一直宣称痛恨因袭的艺术,发现在喜多川歌麿(日本版画家,以“美人绘”著称)的版画中具有一种呈现女性生活中的日常事件的新鲜切入点。她在参观了巴黎美术学院的浮世绘大型展览之后,创作了一系列彩色蚀刻版画,公开表示对日本版画的主题、结构和技法的赞美。
西方绘画面临穷途时,找到了东方美术来作为自己的新的起点,这样的态度是值得思索的。我曾在一个博客上,看到一个法国孩子从父亲那里得到3本破旧的《艺术的日本》,如获至宝,经常临摹里面的美丽图案,因此也可以想见当年的印象派画家看到那些版画时内心涌起的惊喜了。
本文由:意昂体育注册登录提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小编,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liwuer.com/mudedi/2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