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考察过的城市丨南平:青山绿水踏歌行-中国网
闽山莽莽,建水汤汤。武夷山下这片土地,古老神奇而朝气蓬勃,饱经沧桑却生机盎然。
南平,碧水丹山,钟灵毓秀。起于闽江之源,为福建生态屏障,地球同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居处八闽之北,是东南沿海联接内陆、辐射中西部的“主通道”,福建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
秦汉时期,闽北属闽越国。东汉建安年间,福建最早设置的五县之中,南平据有其四,即:南平(今延平)、建安(今建瓯)、汉兴(今浦城)、建平(今建阳)。南平寓意“南疆平定”。三国时期,在建瓯置建安郡,唐代更名建州,“福建”之名即取福州、建州首字而来。
把历史的卷轴向前舒展,文明早早地在这里萌芽与滋长。数十万年前,闽北已有人类活动。武夷山葫芦山、浦城牛鼻山、光泽馒头山等新石器时代遗址,见证了自原始社会起先民的繁衍生息;入选2005、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浦城猫耳弄窑群和管九土墩墓群,将福建文明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武夷山悬崖绝壁上的架壑船棺,无声讲述着3000多年前古闽人的神秘传说和朴素信仰;静静矗立的城村汉城遗址,仍可寻见闽越古国的繁华,诉说着2000多年前的历史兴替;还有那众多散落在闽北大地的古村落、古书院、古寺庙、古茶道、古廊桥,无不镌刻着时光的印迹。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除了闽越文化,南平还有朱子、茶、建盏、建本等熠熠生辉的文化地标。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在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武夷山,一代大儒朱熹的《九曲棹歌》弦歌不辍、传唱至今。朱熹在闽北“琴书五十载”,朱子理学在此萌芽、发展、集大成,并远播东亚、东南亚和欧洲等地,南平因而被誉为“道南理窟”“闽邦邹鲁”。
悠悠历史长河中,南平贤能辈出、文脉绵长。这里曾走出2000多位进士和20位宰相,法医学鼻祖宋慈、婉约词宗柳永、抗金名相李纲、文学评论家严羽、西昆诗人杨亿等名人辈出;江淹、辛弃疾、陆游、蔡襄、文天祥、海瑞、郑成功等历史名人都在南平留下历史足迹;江淹夜宿浦城“梦笔生花”及“江郎才尽”的故事令人唏嘘,闽北先贤杨时、游酢“程门立雪”的典故至今脍炙人口。
福山福水出福茶,南平茶文化源远流长。范仲淹的“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陆游的“建溪官茶天下绝,香味欲全须小雪”,生动写就了当时名士大家对武夷茶、北苑贡茶的喜好之情。五代时期,建瓯北苑已成为皇家御茶园,到宋代已有“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之赞誉,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赞曰“龙团凤饼,名冠天下”;政和更因宋徽宗喜好当地白茶而赐县名。
一片茶,上溯千年;一片茶,连贯东西。武夷山下梅村,一个渡口,流转了“万里茶路”的传奇。这是继丝绸之路后又一重要国际商道“万里茶路”的起点,17世纪伊始,晋商于此出发,将武夷茶运到万里之外的俄罗斯,写就了长达两个世纪的传奇。
有茶,则茶器生。两宋时期,建窑因烧制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兔毫盏等精美的黑釉建盏而享誉九州。建盏随着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大军、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成为“友好使者”,蜚声海外。
刀走龙蛇、书香致远的建本则始于五代,建阳书坊在宋代享有“图书之府”盛名,是全国三大雕版印书中心之一,“建本”与“浙本”“蜀本”齐名,更流行至朝鲜、日本……
2021年3月,习来闽考察,在武夷山九曲溪畔的朱熹园作出“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指示。遵循嘱托,传承经典,守正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深沁入,正在为这方水土、这方人,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新滋养、新能量。
南平,福建革命的策源地之一。炮火硝烟中,无数闽北儿女前仆后继,投身革命洪流,书写了这片土地波澜壮阔的红色篇章,红色血脉在这里生生不息。
五四运动后,一批闽北有志青年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纷纷外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洗礼。1926年7月,建瓯就成立了闽北第一个党的组织——建瓯支部。
崇山峻岭中,红旗招展;密林湍流间,军号嘹亮。周恩来、朱德、方志敏、彭德怀、粟裕、叶飞、陈丕显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留下战斗身影。1933年,闽北被纳入中央苏区闽赣省管辖范围,南平10个县(市、区)均为原中央苏区。
上梅周边,农民武装暴动的呐喊,冲破了反动派的乌瘴。红军主力长征后,闽北党组织顽强坚持,成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建立的15块游击根据地之一;崇阳溪畔,新四军“赤石暴动”的冲锋,留下了我党领导的监狱斗争史上的一曲壮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北成为闽浙赣边区游击战争的指挥中心、解放福建的前进基地。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为闽北赢得“红旗不倒”的荣光。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在武夷山张山头的竹林深处,1343座无名红军墓,静静诉说着当年的烽火岁月。这里曾是闽北红军中医院、闽北分区委和闽北红军独立团的驻地。牺牲的红军官兵长眠于此,一根绑着红飘带、用红漆标记了编号的竹片,便是牺牲在这里的红军烈士的墓碑。这里的乡亲们早已将无名墓中的烈士视为亲人,每逢清明和中元,都按乡俗祭扫,奉上一掬米、一把盐、一炷香。
“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方志敏,两度率领红十军征战闽北,他在《可爱的中国》里描绘的愿景,如今已成为现实。
红色信仰,薪火传衍;老区不老,风华正茂。在这片土地上诞生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已经走向全国,让田野山乡充满新的希望;在这片土地上成长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代楷模廖俊波,正感召着人们在新的赶考路上书写新的华章。
“山围八面绿,水绕二江清。”这里,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美誉。习来闽考察,寄语南平要“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南平认真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接力探索具有南平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典范、绿色产业发展高地、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样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标杆,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山与水的交响,红与绿的协奏,汇出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建设的最强音。近年来,南平紧紧围绕创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因地制宜发挥武夷山国家公园和“双世遗”品牌叠加优势,持续推动全域旅游及茶、竹、水等生态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遥望历史的天空,浩瀚星河光芒闪耀;奋进逐梦的征程,美好未来光景常新。君不见,中欧班列从万里茶道的起点隆隆开出,闽江复兴“黄金航道”的延平码头笛声繁忙,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加快谋篇布局、落子铿锵,美丽风景正加快转变为美丽经济……古老而又年轻的南平,载着山的厚重、携着江的奔放,踏歌前行,继续在新时代讲好一座山的故事,延续一座城的荣光。(作者系福建省南平市委书记)
本文由:意昂体育注册登录提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小编,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liwuer.com/mudedi/2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