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民俗尋年味——南平順昌“板燈節”-中國網

  中國網福建訊1月29日是農曆新年的正月初七,南平市順昌縣大歷鎮的田後村舉辦了一年一度的“板燈節”民俗活動。夜色中,變化萬千的“板燈龍”顯得異常壯觀。

  村內張燈結綵,喜氣洋洋,由村民自製的“板燈”組成的長龍在黑夜中舞動著,爆竹聲聲震天響,焰火沖天夜光明,夜色中,變化萬千的“板燈龍”顯得異常壯觀。吸引了附近的群眾紛紛前來觀賞體驗。巡遊現場,掌聲、歡呼聲不斷,不少人拿出手機、相機拍照錄影,記錄下今年春節的美好瞬間。不少現場群眾都表示,活動喜慶、熱鬧,很有過年的味道。

  “板燈龍”氣勢恢宏,由40多條板凳頭尾銜接而成,最長可達3000多米,一般是16歲以上年輕人參與。田後村的“板燈龍”至今已流傳百年,相傳田後村是蜈蚣山,下坑村是蛇山,因蜈蚣鬥不過蛇,田後村各家分別製作板燈,組成“板燈龍”在村內巡遊。夜晚的“板燈”看起來像蜈蚣,以蜈蚣的形態來鎮蛇。一般從村裏福慶堂開始,下至下坑分界、上至前洋分界繞一圈,而後在村莊每家每戶去接板燈,每家每戶鞭炮齊鳴、煙花齊放。迎板燈的含義就是驅邪氣、保平安、添丁添財、事業興旺(燈和丁是本地方言同音字),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人畜興旺、五穀豐登、幸福安康。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祖先留下了無以數計的民俗傳統。春節期間熱鬧的傳統民俗活動,是傳承、弘揚民俗的極好契機,也營造濃厚的年味。傳統民俗活動也是為傳統年俗中包含的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産提供展示的舞臺。這項民俗活動不僅讓鄉親們感受紅紅火火過大年的氣氛,也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民俗文化感興趣。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而且促進了鄰里更加團結、鄉風更加文明。

  縣文化館館長潘琳説,要把這項民俗保護起來,申報成非遺項目。同時今後要設計更多文化活動擴大了春節的外延,挖掘了節日文化的內涵,賦予更多的民俗活動以時代意義,讓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節日的“喜”和“慶”。 讓春節這個最為人們所重視的傳統節日裏,展示展演各種各樣的民俗,

  豐富節日文化生活,讓傳統民俗重新回到我們的生活中,讓過年更具年味,同時也有利於激發、調動人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積極性。對於春節民俗文化乃至更廣泛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也是一種腳踏實地的保護、傳承和弘揚。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對旅遊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深度體驗、注重文化與互動的旅遊方式,文化與旅遊融合的發展方式應運而生並成為熱點。結合這樣的熱點,作為傳承中華民族共同文化基因的一種重要文化載體,民俗文化與旅遊的融合發展無疑正當其時。在文旅融合中講好民俗文化故事,不僅能讓傳統節日及其承載的傳統文化更好地與人們“親密接觸”,旅遊目的地也能在這個過程中增添更多文化內涵和互動性、趣味性,增加遊客黏性。文旅融合把民俗文化的招牌擦得更亮、講好民俗文化的故事,則需要從業者堅守內容為王的底線,充分挖掘當地歷史文化內涵,找到傳統文化、民俗文化與現代社會生活的契合點,增強當地傳統文化的感染力並放大其價值,將文化資源轉換成特色資源,做好提煉和包裝,以更多元的方式對文化內容進行呈現,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徐華山 潘琳黃恬靜)

  【泉州市鄉村旅遊典型案例】洛江區羅溪鎮:培育“三色”融合新業態 激發文旅發展新活力

  安溪縣高甲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入選泉州市市級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

  【泉州市鄉村旅遊典型案例】安溪縣城廂鎮經兜村:多措並舉 奏響鄉村旅遊新樂章

  尋芳五夫 朝聖朱子 第十二屆中國五夫“荷花季”系列活動精彩紛呈

  盛夏迎賓客,仙境候君來:泉州文旅IP小蟳女攜簪花體驗亮相仙遊,共繪文旅新篇章

  【泉州市鄉村旅遊典型案例】石獅市祥芝鎮古浮村:海味鮮美“心島” 鷺飛“怡人慢生活”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1


本文由:意昂体育注册登录提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小编,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liwuer.com/mudedi/161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you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