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发布会上“中国克隆之父”童第周之子勉励宁波少年!

  7月16日上午,由宁波市政府新闻办主办的“昆虫少年·今天我发布”探索自然专场发布会在周尧昆虫博物馆举行。宁波3位昆虫少年施则行、李於言和褚南钦作为发布人,分享了他们的成长故事。

  因为和一只中华大刀螳的偶遇,施则行开始打造他的家庭生活昆虫馆。后来,他在100天里完成《虫虫圆梦记》的创作,并出版发行。

  他早已不满足在家里建昆虫生活馆,和中国科学院专家去神农架科考,跟着自然教育从业者朱卓青深入云南西双版纳,跟着《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主编之一的张巍巍前往马来西亚婆罗洲……最近两年,施则行丈量世界的脚步迈得越来越大、越来越远。他的探索方向还向爬行类、鸟类等动物拓展,从“昆虫少年”升级为“博物少年”。

  在参加完这次发布会后,施则行又将前往婆罗洲,走进热带雨林,继续用镜头去记录新的昆虫朋友们。

  2岁时就蹲在草丛边观察蜗牛浑然忘我;幼儿园就开始跟身边的小伙伴滔滔不绝地介绍昆虫……

  这一次,李於言带着他的“好朋友”中华大扁锹上台,分享了中华大扁锹在“虫生”不同阶段的样貌特征、生活习性,甚至“打架时会用到的武器”。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位“好朋友”细致入微的观察。

  像这样的分享,李於言在他的“寓言同学”视频账号上,已经做了数百次,给“粉丝”打开了一扇通往昆虫世界的窗,激发了大家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一部叫做《微观小世界》的纪录片,打开了褚南钦昆虫世界的大门。如今,他是周尧昆虫博物馆的“小小昆虫饲养员”之一。

  “我有一个朋友,他原来看到虫子会第一时间踩死它们,但在我的影响下,他渐渐成了一个喜爱并且爱护昆虫的人……”这份自豪,是让小小少年走下去的动力。

  最近这两年,褚南钦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制作昆虫标本。今年5月,褚南钦和他的小伙伴在学校举办了一场昆虫展,展品绝大部分是他们亲手捕获或繁育成功,继而制作成标本的。在他看来,这是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也让自己有更多机会去欣赏昆虫的美。

  少年,总是拥有无限可能。就像这次发布会举行地周尧昆虫博物馆的主人周尧,当年也是从痴迷蝴蝶的“奇怪小孩”开始,凭借满腔热情,历经沉淀与磨砺,最终成为昆虫学界泰斗。如今,3位昆虫少年就如同当年的周尧一般,被科学精神的火种点燃,驱使他们不断向前探索,在昆虫研究领域乃至更广阔的自然科学天地里留下属于自己的深刻足迹。

  “看到3位昆虫少年如此热爱自然,为探索自然、保护生态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看到宁波在科学教育方面的精神传承。”在发布会现场,“中国克隆之父”童第周之子童时中特地发来VCR勉励宁波昆虫少年。

  “我的探索是从30岁以后才开始的,而这3位昆虫少年不过才10岁出头,就已经对昆虫如此痴迷,而且还能够得到家庭的大力支持,拥有更大的舞台,是真正的后生可畏!”

  资深媒体人、自然摄影师、博物作家张海华在发布会上作点评时表示,他感受最深的还是欣慰:“目前国内昆虫研究领域亟需新鲜血液的输入,我希望宁波能涌现出更多的昆虫少年,在专业领域取得成果,为生态保护、科普宣传作出更大贡献!”

  作为一名教师,吴利文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家长因为担心孩子的兴趣爱好影响学习的情况,“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爱好来助力学习,促进学习,把爱好的劲头用在学习上,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在闲暇时专注于兴趣,在学习时专注于学习,在兴趣和学习之间取得一个平衡,互相促进互相提高,这应该是更值得我们思考和摸索的新型教育之路。”

  吴利文在发布会上提到,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刷题和考试,更重要的是激发学习兴趣。纵观科学史,许多科学家在年少时期都非常着迷于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并且坚持不懈,最终成为了不起的科学家。而宁波恰恰为这样一群少年创造了开放、包容、支持、鼓励的氛围。

  近年来,宁波市开展了许多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例如首届科学教育大会、中小学科学教育成果展、小小家庭实验室评选、科学家进校园、首届宁波科学名师工作室成立等。吴利文说,这次发布会,将昆虫少年的兴趣和典型特长展示出来,就是一种很不错的尝试,“通过家-校-社协同机制培育‘小先生’、成就‘小先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本文由:意昂体育注册登录提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小编,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liwuer.com/mudedi/133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you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