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国家森林公园

  初春的一个早晨,江城又在灰黄的雾霾中醒来。我们一路前行,雾霾,雾霾,还是雾霾。这座城市的轮廓,在眼前朦胧不清。

  进入九峰国家森林公园,浓重的雾霾似乎倏然间消散,只有薄薄的雾气缭绕。经冬的森林仍满目苍翠,松柏挺立,藤蔓缠绕。阳光从梢头倾泻而下,厚厚的落叶在脚下簌簌地响。鸟儿们清脆啼啭,仿佛溪水淙淙流淌在林深处。我们的心,宁静下来,柔软起来。

  公园里九峰矗立,山峦蜿蜒。九峰水库、马驿水库坐落其间,波光粼粼。园内植物达580多种,其中乔木有200余种,包括珙桐、金钱松、银杏、水杉等20多种国家一、二类保护植物。

  钢筋丛林里的绿地斑块,雾霾包围中的天然“氧吧”,吸引着市民漫步林间、亲近自然。在九峰森林动物园里,威风凛凛的老虎,憨态可掬的小熊猫,悠闲踱步的孔雀,温驯伶俐的羊驼,粘住了孩子们欢喜的目光。

  九峰山上曾散落着一些历史人文景观,如今多已无处可寻。经当地人指引,我们在位于狮子峰的革命烈士陵园里,探寻到摩崖遗迹。明朝洪武年间,楚昭王朱桢曾在此建造九峰律寺(后名正觉寺),作为敬神避暑游览之地。寺庙规模宏大、鼎盛一时,与归元寺、宝通寺齐名,但历史上屡遭损毁。只有当年寺后崖壁所刻的朱元璋御制诗文和无念禅师坐像,至今依稀可辨。

  54岁的张风已在九峰生活、工作多年。他惋惜地告诉我们,钵盂峰附近原本有一段青砖铺就的明清古驿道,前几年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消失。

  不过,令张风欣喜的是,山上的植被一年比一年茂盛,树木一年比一年茁壮。在他珍藏的老照片里,几十年前的九峰颇为荒凉。而今,满山皆绿。他成了一名摄影发烧友,用镜头记录九峰的变化。他喜欢用一张张翠滴的照片告诉别人:“现在的九峰是这样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九峰山的林木还不是很多,附近的村民天天上山砍柴。后来封山育林,一年年风雨化作一圈圈年轮,荒山逐渐郁郁青青。

  谈起昔日植树造林的场景,64岁退休老人田民富记忆犹新。1976年,他来到九峰,成为一名林场职工。老工人的干劲和奉献精神,令他震撼。“那时工资很低,条件也很艰苦,但他们从不计较,干起事来很扎实。”

  幼苗长成了大树,小田也变成了老田。退休后,田民富曾到外地打工。最终,他又回到九峰山上,为林业科研人员当起了助手。在试验基地温室,为了照料水培的湿地松针叶,他常常一待就是大半天。温度高时通风降温,温度低时辅助加温;白天打开雾化器,让空气湿度大于60%;观察针叶基部是否在水面下,上午10点、下午3点给叶面喷施培养液……老田做起来乐此不疲,闲时便在山上到处走走。不少熟人看到他,都会亲热地称呼“田工”。

  九峰是省林科院所在地,“湖北林业智库”的许多重要成果在这里孕育、诞生。一群特殊的务林人以笔代镐,铺绿层峦。

  山上可见不少水杉,树姿优美。而半个世纪以前,它还是珍稀濒危树种。省林科院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水杉引种驯化及良种繁育研究,经过几十年的优树选择、无性繁殖、种子园营建、人工促进开花结实、丰产栽培研究和推广,这一“活化石”的分布范围由过去极其狭窄的地带,发展到全国20多个省、50多个国家和地区,濒危状态完全解除。

  除了主要乡土用材树种遗传改良,科研人员还通过外来树种引种驯化,为荆楚大地增添一抹抹绿色。

  在省林科院九峰试验基地,许业洲研究员正对湿地松采穗圃进行修剪。用穗条扦插育苗,这种无性繁殖能保持优良性状。

  对面山头上,密林苍郁。“那片山林主要是湿地松和火炬松。对这两种从美国引进的树种,我们统称为‘国外松’。别看现在湖北到处都种有湿地松,当年它的种子可金贵了。”蹲在田埂上,许业洲兴致勃勃地唠起了湿地松的故事。

  上世纪40年代,我国开始从北美引种湿地松,湖北便是为数不多的试种省份之一。在一代代科研人员的探索下,目前湿地松的育苗、造林技术已经很成熟,在湖北广泛栽培。由于生长快、树形好看、松脂产量高、材质优良,它逐渐成为主要的用材林之一。

  离湿地松采穗圃不远处,有几株看似不起眼的杉木,枝条微微下垂。然而,这是几代科研工作者发现和培育的杉木优良变异类型——罗田垂枝杉。作为省林科院申请的国家植物新品种“鄂杉1号”,今年1月通过了国家林业局在罗田和九峰组织的实地审查,成为我国首个通过实地审查的杉木新品种。

  这种杉木冠幅不大,在培育速生丰产林时,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也适用于农田防护,不会遮盖农田。此外,其木材无节,适合用作家居装饰材料。

  从上世纪70年代发现这种杉木,到今年通过新品种实地审查,近40年过去了。“新品种要通过审查,得具有显著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意味着要培育三代才能显现这些特性。”许业洲感慨地说,林业研究就像一场场接力,光靠一代人是不行的。从某种程度而言,林业研究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科研人员要耐得住寂寞,甘于奉献。

  城中湖的命运变迁,一度牵引着关注的目光。在飞快发展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同样对城市森林的命运感到忧心。当钢筋混凝土日益逼近,当经济利益诱人地摆在眼前,“城市绿肺”是否会被一点点地吞噬?

  从2005年起,武汉市开始建设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以九峰山、马鞍山为基础,整合周边山体、植被等自然资源,植树造林,打造成一片总面积30.02平方公里的“超级绿肺”。拥有国内最大城中湖的江城,又拥有了国内最大城中森林。

  科研人员的目光更加热切地投向了城与森林的和谐共存。省林科院副调研员史玉虎介绍,从去年起,该院在九峰国家森林公园启动了两项较有特色的课题。一是监测有“空气维生素”美称的负氧离子,一是长期观测此地主要树种的生长节律和物候特征。

  负氧离子的含量及分布,是衡量一个地区空气清洁程度与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省林科院在九峰开展了负氧离子的全天候自动监测,并对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森林大气负氧离子的动态变化、影响因子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近期还将布设森林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和细颗粒物(PM2.5),以及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风向、风速等基本气象要素,为评价城市空气质量和森林净化大气效益提供科学数据,更好地发挥森林保健功能。

  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由于大气污染、人工废热排放等,城区温度明显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效应。这不仅会对区域气温带来影响,也会引起降水、风速、霜、露、土壤、空气湿度和光照等气候因子的变化。而气候的变化,又将影响植物的物候期,如发芽、展叶、开花、结果、落叶等。“九峰国家森林公园是武汉市面积最大的典型城市森林,也是最大的城市绿地。这里的植物物候,是局域气候变化响应的最准确的‘报警器’。”省林科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潘磊说,课题组选择了马尾松、枫香、法国梧桐、栓皮栎、小叶栎、青冈栎、樟树、白玉兰、桂花、乌桕、垂丝海棠、银杏、池杉和落羽杉等13个常见树种,通过未来不断观测和数据积累,逐步建立物候图谱。这将为研究森林怎样适应城市环境提供最直接的资料,也有助于城市森林的管理和树种配置。

  担任过九峰国家森林公园办公室主任的杨涛带着我们来到长春谷。这片位于宝盖峰与钵盂峰之间的狭长盆地,密林繁茂如画。众多驴友走出的小径,在林间蜿蜒。然而,塑料袋、包装纸、矿泉水瓶等垃圾一路散落,地面上还有野炊留下的烟熏火烤痕迹,很是刺目。

  杨涛无奈地叹气:“大家既然喜爱森林、向往森林,为什么不能呵护森林?有时,只是举手之劳。”

  九峰位于武汉市东郊,以狮子峰、黄柏峰为中心,大王峰、纱帽峰、顶冠峰、宝盖峰、蚂蚁峰、钵盂峰、象鼻峰四周环绕。顶冠峰海拔240.47米,为武汉市郊最高峰。

  1910年创办的武昌林场,为省林科院历史沿革之源。武昌林场九峰支场于民国年间创办,后改名为九峰林场。九峰国家森林公园成立于1992年,隶属省林科院,是该院重要的科研基地和科普基地。

  九峰国家森林公园是武汉市近郊唯一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也是该市面积最大的典型城市森林。

  武汉市2005年动建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打造“超级绿肺”。九峰国家森林公园是其中的核心园区之一,森林质量最好,生态景观最多。


本文由:意昂体育注册登录提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小编,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liwuer.com/mudedi/116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you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