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文化地图】品味兴业田园文化的三种方式
【摘要】 抵达兴业采访后,玉林文化地图报道组一行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报道组在兴业采访时正值早稻成熟期,弥漫在空气里的稻香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报道组正身居一个物产丰饶的农业大县。
【摘要】 抵达兴业采访后,玉林文化地图报道组一行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报道组在兴业采访时正值早稻成熟期,弥漫在空气里的稻香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报道组正身居一个物产丰饶的农业大县。
抵达兴业采访后,玉林文化地图报道组一行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你看,明清建筑无数、人物故事纷杂、田园物产丰富,要想了解兴业文化的全部,即使是报道组感兴趣的其中一块——兴业田园文化,三四天的采访时间还是匆忙。所幸,报道组在当地文化人士的热情帮助下,迅速找到了“品味”兴业田园文化的三种方式:第一,登高;第二,探地;第三,品尝。
作家鲍尔吉·原野说,爱故乡是爱丰厚饱满的大自然,包括清澈的河水、植被良好的山川和土地。热爱故乡首先是热爱和谐生长的大自然,而不是仅仅热爱自己的出生地。6月14日至17日,报道组一行在兴业接触到很多热心的文化工作者,他们常年工作在基层,谙熟兴业的每一座高山、每一条村落以及在那儿发生的故事。他们是兴业文化的守望者、传播者、传承者,或以色彩、或以笔墨、或以曲调、或以影像,与兴业人对家乡乡土的情感、理解、想象、感知以及意向和观念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兴业历史文化,乐此不疲。当报道组一行登上高高的石山,走进稻香袭人的农田,才真切感受到这些文化工作者的动力所在。登高:田园风光令人向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古人爱登山,或感怀故乡,或抒发情感。在兴业,有两座山在兴业人的心目中分量很重,流传着美丽的神话与曲折的故事。葵山位于兴业县和贵港市港南区木格镇之间,主峰虽不足千米,但山体巨大,山形峻峭,植被丰富。今年60多岁的兴业县作家协会主席何每,曾创作电视剧本《葵山凤》并在《电视文学》上发表,引起众多文学爱好者对葵山的关注。葵山两峰之间有个隘口叫葵山大坳,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时候是附近一带村民进出的必经之地,葵山大坳上有一座起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古庙——萧公庙。2009年,热衷发掘、保护民间文化的何每探访榜山村上了年纪的村民,把关于萧公庙的神奇传说记录了下来。传说萧公是宋代时兴业一个名为肖文正的秀才,他为人正直,读书勤奋,平时喜结善缘。有一年,他上京赶考,路过洞庭湖时从渔民手里买下一尾红鲤放归湖中。被放生的红鲤自称是湖中龙王的女儿,劝他在此化为神仙护佑来往舟客。至清代,榜山进士唐维舟路经洞庭梦见萧公知其故事,遂返乡建起萧公庙,供后人纪念行善人间的萧公。何每认为,由此衍生的萧公庙庙会体现了老百姓对“行善好报”的道德规范的追求,“每年四月初一萧公诞辰这天,都会有很多游客来参加庙会活动。”位于城隍镇圩镇东边约1公里处的岩溶石山——鹿峰山,不仅景色奇秀,那儿的故事更为兴业人津津乐道。鹿峰山由20多座小巧玲珑的山头组成,这些山头姿态各异,游览其中,确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受。鹿峰山的“肚子”里藏着一个龙泉洞,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旱洞,下层为水洞。入洞探幽,该洞宛如一个旋转型的大艺术宫殿,洞中可赏天然景点50多个。该洞据称被众多旅家称为岭南第一佳景。报道组6月15日临近傍晚来到鹿峰山,即被山脚下“李宗仁屯兵遗址”的指示牌吸引,随着指示的方向拾级而上,寻找藏在山里的故事。据介绍,1920年民国将领李宗仁在鹿峰山屯兵,得到梁昆南、梁光甫、梁重熙等人和当地乡绅、谋士的帮助,一年之内,连升三级。现在鹿峰山上保存有李宗仁当年屯兵的遗址和李宗仁文物展览厅,在民间还流传着他“正月初一火烧天棚”和“连升三级”的传奇故事。如今,兵荒马乱的历史已成尘埃,鹿峰山现在已成为游客休闲游玩的景区。报道组一行挥汗如雨,登至山上一处庙宇休憩歇脚。天色渐暗,凭栏远眺,远处群山黛绿,与平地上平整的稻田组合在一起,仿似一幅墨迹未干的水墨丹青,静静地展示着兴业的田园情怀。下一页[1][2][3]
本文由:意昂体育注册登录提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小编,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liwuer.com/mudedi/1137.html